布鲁诺说过: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。新课程标准也强调:学生是学习主人。因此,学习中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,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意义的生命历程。7月19日,代县中学高三年级正式开课。为了提高复习效率,开课以来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,将“以学生为主体”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。
一、转变观念,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
传统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,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,现在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。课堂上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。课前教师出示学习目标,提出学习要求,进行学前指导。
二、激发兴趣,是落实学生为主体的关键
1.创设教学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
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,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,紧扣教材,讲究实效,使学生学有兴趣,学有效果。
2.尊重个体差异,持久学习兴趣
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知识水平、素质能力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。因此教师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,给学生留有充分余地,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平等参与。
教和学是一种辩证关系,对学生来说,教师的教是外因,学生的学是内因,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,因此,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,摆正教与学的关系,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理念。
图文:赵志刚
编审:徐永伟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